香港留学疑问:本科综测成绩真的要‘拎出来’吗?

一、不是所有港校都 “盯” 综测,但别完全 “晾着” 它

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:港校选学生,核心看的还是 “硬成绩”—— 本科 GPA、雅思 / 托福分数、GRE/GMAT(部分专业要),这几样才是 “敲门砖”。像港大、港中文的商科、理工科,基本先看你专业课分数够不够,综测成绩很少直接当成 “筛选门槛”。

但也别觉得综测就没用!比如港城市、港理工的部分文科专业(像社会工作、文化管理),会在材料审核里提一句 “参考课外实践经历”,这时候你综测里的 “志愿时长”“社团任职” 就能当 “辅助证明”—— 不是要你拿满分,而是让港校看到 “你不止会读书,还能做事”。

二、综测里这些 “干货”,港校其实悄悄在意

宝子们别光看综测总分,得挑 “有用的内容”。比如你综测里有 “学术竞赛加分”(像数学建模奖、专业相关的科创比赛),港校的理工科专业会很感兴趣;要是有 “科研项目经历”(跟着老师做课题、发过小论文),哪怕综测分不高,这段经历写进文书里,比单纯的 “文体加分” 管用多了。

反过来,要是你综测加分全靠 “运动会获奖”“文艺汇演参与”,港校基本不会特意关注 —— 不是这些经历不好,而是和 “学术能力” 关联度不高,很难帮你在申请里 “加分”。

三、别纠结 “综测分数”,重点是 “说清楚经历”

很多宝子会问 “我综测 80 分够不够?” 其实港校更在意 “你这 80 分是怎么来的”,不是看数字高低。比如你综测里有 “社团部长任职”,别只写 “任职 1 年”,不如在文书里补一句 “组织过 3 场校园公益活动,覆盖 200 + 人”—— 这样既关联了综测经历,又能体现你的沟通、组织能力,比单纯列分数管用。

要是你综测成绩一般,也不用慌:比如你本科没咋参与社团,但自己找了专业相关的实习(像申商科的去做过市场调研,申传媒的去报社实习),这些 “真实实践” 比综测里的 “纸面加分” 更有说服力,完全能弥补综测的 “短板”。